域”眾不同 |  再談工藝:買好茶要本錢,制好茶要本事!

域”眾不同 | 再談工藝:買好茶要本錢,制好茶要本事!

2閱讀 2019-04-19 05:57 文化

一、

每年都會談到山頭茶的初制工藝。


山頭茶的初制工藝講了無數(shù)遍,因為手工茶的加工工序來來回回就那么幾個步驟:采摘、攤晾、殺青、揉捻、曬干,似乎也沒什么可說的。


其實不然,手工茶的制作時令人頭疼的問題。我打個比方,大家立馬清楚,手工茶的加工工藝看似如其外形一般粗枝大葉,但所涉及的細節(jié)就如同其滋味氣韻一樣,需要細細品味。

清明節(jié)過,古樹茶才大批量發(fā)芽,每年在這個時候談一談手工茶的制作工藝,是非常有必要的。既然主題是域眾不同,就講古域曾經沒有講過的制茶點:


二、


第一,關于收鮮葉。


一直以來,我們引以為傲的就是“品控管理體系”。一套成熟的品質控制管理體系,當然包括一整套完整的工藝流程和設施。工藝流程即定標準,或有微調,但萬變不離其宗,設施即加工茶的器具一定要滿足標準。


古域扎根勐庫已經有很多年了,與古域合作的初制所當然不在少數(shù),我不夸張的說,古域每款勐庫山頭茶的背后都有一個初制所,但每個初制所的人員、設施、經驗都是有差別的,而今年我們的理念就是:

如果初制所的條件不滿足,那我們只收鮮葉,后到設施完善,茶師經驗豐富的初制所去加工,


舉個簡單的例子:古域制作壩歪得古樹茶已經很多年,大部分時候,我們都只收鮮葉,卻不在壩歪加工。


首先,并非壩歪的炒茶師傅經驗不豐富,而是設施不完善,加工的量起不來。大部分壩歪的茶農都搬遷到了西半山的新寨里,所以這里除了設施不完備之外,可以加工手工茶的人也相對較少,另外曬場環(huán)境也相對較差,


在早年的文章中,我曾提到過同古域合作的初制所已經全部使用鋼架網結構來攤晾和曬干毛茶,這樣的毛茶在經過挑揀簧片和靜電除塵后再壓制成餅,會干凈衛(wèi)生很多,如果用篾笆和簸箕曬茶,必須要遠離地面,免受污染;

另外如果路程太遠,鮮葉在運輸?shù)耐局袝p毀怎么辦?一是選擇就近的合作社,另外就是讓古域茶師常駐其他初制所,譬如那罕,當了解到那罕鮮葉尾凋時間不夠時,當時就讓古域茶師監(jiān)督并規(guī)定制作標準;


三、


第二點,看茶制茶。


這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不同山頭氣候土壤不同,茶葉含水度不同、薄厚程度不同、內質不同,導致了茶的條索不同,所以炒茶的時候手法和時間長短甚至是火候都不同的。


為什么手工茶的加工費這么貴?因為機器殺青沒有辦法還原每一款山頭古茶最純粹的色香味形。

真正經驗豐富,手法嫻熟的老茶師,他們都是實戰(zhàn)派,他們沒有太多的理論基礎支撐,但能通過尾凋后的鮮葉感受出殺青過程中應該采用怎樣的火候,怎樣的手法才能發(fā)揮茶葉最好的滋味。

譬如磨烈,下磨烈的古樹茶葉大梗圓,在炒的時候對火候的把控就相當重要,稍不留神就會炒糊,暴殄天物,通常下磨烈的炒制時間就相對較長;

又譬如,清明前采摘的壩歪鮮葉,因為嫩度太高,所以殺青揉捻是在同一環(huán)節(jié)完成的,如果將揉捻單獨出來,茶菁就會因為嫩度太高而被揉壞,影響到湯色和口感。

所以看茶制茶,就如同對癥下藥,每一點“癥狀”都很重要,工藝是鮮葉的升華,品牌是大自然的拓夢者,用工藝為茶品還原自然的味道,但做足了自己,剩下的交給時間,唯有歲月,才是好茶的鑒證官。

上一頁:第十六屆上海國茶業(yè)交易(春季)博覽會 | 茶香撩人 名茶薈

下一頁:安溪鐵觀音:從非遺技藝到城市名片

相關閱讀

茶友網
滇ICP備19006320號-4
滇ICP備19006320號-4